空氣力學對於自行車來說,速度越快阻力就越大。而重力則是在坡度越陡時影響越大。那麼這兩個效應到底在什麼情況下,誰的影響比較大呢?在此我們會有一些假設,這些假設並不會對計算結果造成太大的誤差,如過程中 總重量、重力加速度和摩擦係數為定值 。另外也有限制我們的計算情境如下

  1. 全程只有一個人獨騎
  2. 過程中不落地
  3. 無風的晴天
  4. 僅使用平均坡度計算
  5. 功率可以穩定輸出

點我贊助作者/Donate

  所以根據假設,把剩下沒考慮到的叫做 Fothers。所以當人施力的時候會受到這四個力個抵抗,若是當下的速率為 v,那麼我們將個別的力算出來再乘上速率,就可以得到每個力所消耗的功率。在此我們將重力與空氣阻力所產生的功率加起來放在分母,然後分子分別放上重力與空氣阻力的功率,就分別得到 PaPg ,代表的是分別是空氣阻力和重力分別佔這兩個的比重多少,且兩個和為 1,所以若其中一個大於0.5,則表示該效應較大。例如在平地就不會有重力作用,所以 Pa = 1,Pg = 0,所以空氣阻力的效應比較大。

圖一
圖一:比較方法

此為這篇文章比較方法,若有其他比較辦法也可以利用此方程式自行做計算比較。在我還沒深入去想這問題時,我直覺是空氣阻力產生的功率是速率的三次方,那應該大部分的情況是空力影響較大吧?

  但是在單車科學這本書上,如果是300瓦的情況,那在坡度2%時兩者影響力差不多,我當時還滿驚訝的,因為坡度2%並不是很陡的坡,另外這張圖還有重量與風阻面積沒考慮比較,且對一般人來說300瓦太難達成了,那麼模型建立後我們就可以來驗證這件事情。

  在此我們先改變瓦數,看看瓦數降低,兩者影響會如何改變。綠色為空力效應,黃色為重力效應,橫軸為一路段中僅有爬坡的平均坡度,縱軸為百分比,total weight 為人+車+裝備重。在此的總重量假設為 79 公斤,風阻面積假設是 0.28,而可看到當瓦數降低,空氣阻力的影響也降低,原因是因為瓦數低速率就慢,所以空力效應會降得比較快,若平均瓦數為 200 瓦如圖三,則當平均坡度為 1.5% 時空力效應就已經低於重力影響了。

圖二
圖二
圖三
圖三

  接著來看風阻面積改變時兩者的影響力,在此的總重量假設為 69 公斤,均瓦是 200,風阻面積從 0.35 降到 0.28,大概就是比較挺的騎姿到比較趴的騎姿,可以看到若都只有 200 瓦,那降低風阻面積對於結果差異不大。

圖二
圖二
圖五
圖四
註冊並訂閱網站使用表現預估功能
註冊並訂閱網站使用表現預估功能

路段表現預估

而當重量從 69 到 79 時,重量效應就會增加。但整體而言改變非瓦數的其他數值,對於兩者的效應消長變化沒那麼大。

圖三
圖三
圖六
圖六

  所以單純以爬坡路段來講,體重 70 公斤的車手,約在平均坡度 1.5%(200 W) ~ 2%(300 W) 的區間,重力效應就會超過空力效應。所以像台灣一些經典登山賽如西進武嶺道人止關前,塔塔加到同富國小 7-11 前的這些路段,或者是可以看一下比賽中的爬坡路段,坡度少於 2 %可以盡量跟,高於2%就可以考慮自己騎。但是出去騎乘或比賽,很少有純爬坡的路段,所以之後會考慮有平路與下坡的丘陵地形。